報告顯示,當前全球谷物產量總體呈上漲趨勢。全球粗糧總產量預計將增長2.7%,其中得益于來自巴西和烏克蘭的較高產量,玉米產量將達12.15億噸。受7月以來不規律降雨和灌溉用水短缺影響,全球大米產量預計雖略有下調,但仍將同比增長1.1%。
全球小麥生產前景低迷,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這一上漲趨勢。受持續干旱天氣影響,加拿大和歐盟的小麥產量預測下調。但糧農組織根據最新數據分析,今年美國、印度和烏克蘭春小麥種植面積增加,一定程度抵消了部分下調趨勢。報告顯示,目前全球小麥產量預計達7.811億噸,同比下降2.6%,但仍是自有記錄以來排名第二高的產量水平。
報告顯示,全球谷物利用量預測同比上調0.8%,將達28.07億噸。其中,今年印度小麥產量創新高。全球粗糧總利用量預測為15.01億噸,同比上漲1.2%;全球大米利用量5.209億噸,比7月份的預期增加80萬噸,同比基本穩定。同時,今年全球谷物庫存量預計為8.78億噸,年增長率為2.2%;全球谷物庫存量與利用量之比為30.5%,與上一年度的30.6%相比幾乎沒有變化。糧農組織認為,″從歷史角度看,這是一個總體上令人滿意的全球供應水平″。
與此同時,谷物貿易恢復之路則略顯艱難。在報告中,糧農組織將今年世界谷物貿易量預測下調至4.66億噸,比去年銷售季節下降1.7%。報告指出,這是多重因素影響的結果,包括全球谷物進口需求不穩定、對谷物產量前景預期不佳、烏克蘭危機以及由此引發的″黑海谷物倡議″終止實施等。
糧農組織同日發布的食品價格指數報告顯示,8月全球食品價格指數回落2.1%,與2022年3月的歷史高點相比下跌了24%。其中受季節性供應增加等因素影響,谷物價格指數8月環比下降0.7%,國際小麥價格下跌3.8%;巴西創紀錄的玉米收成和美國進入玉米收獲季共同保障了全球玉米供應,國際粗糧價格也下降3.4%。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大米價格指數8月環比上漲9.8%,創下此項數據過去15年來最高值。其原因主要在于全球主要大米出口國印度近期加緊大米出口限制。印度實施的出口禁令,導致在新一季作物收獲前夕出現季節性供應緊張,供應鏈各方緊守庫存并開始重新談判合約或干脆停止報價,從而導致當前大米貿易多為小批量交易或是先前已達成的銷售。
糧農組織表示,這些限制措施的持續時間和適用范圍尚不確定,如果持續下去再疊加厄爾尼諾現象引發其他亞洲出口國大米產量減少,將可能導致2024年全球大米貿易難以復蘇。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亞洲及太平洋區域辦事處自然資源部官員博.達曼警告稱,全球糧食安全正處于一個″拐點″,大米短缺及米價飆升將重創全球最脆弱的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