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秸稈還田,為啥還要撒尿素?玉米進入乳熟期產量能翻倍?今天終于明白了!
責任編輯:李曉丹 來源:三農大喇叭 日期:2023-09-27
又到玉米的收獲季節,玉米秸稈還田已逐步被農民朋友所接受,但部分農民對這一技術掌握不夠全面,應用中出現了一些問題,甚至產生負效應,部分田塊出現小麥出苗率低、苗黃、苗弱甚至死苗現象。
經分析,主要原因是碳氮比失調、秸稈粉碎過粗、土壤過松,生產上應加以防范。土壤微生物在分解作物秸稈時,需要一定的氮素,易出現與作物幼苗爭奪土壤中速效氮素的現象。
玉米秸稈碳氮比為65~85∶1,而適宜微生物活動的碳氮比為25∶1,秸稈還田后土壤中若氮素不足,微生物會與作物爭奪氮素,麥苗就會缺氮而黃化、瘦弱,生長不良。
解決方法:秸稈粉碎后,可在秸稈表面每畝撒施碳酸氫銨50千克或尿素20千克,然后再行耕翻。
秸稈粉碎后,一定要用重型圓盤耙耙兩遍,以進一步切碎秸稈和根茬,耙后要及時深翻和壓蓋,以碎土保墑,使秸稈、肥料與土壤混合,并分布在3-10厘米的土層中。要做到不漏翻、覆蓋嚴密,以免養分散失。
耕后要耙平,以利于播種。有的地塊粉碎后的秸稈過長,長度大于10厘米,不利于耕翻,影響播種。
玉米秸稈還田時,一般應埋入10厘米以下的土層中,并耙平壓實。同時還應注意本田秸稈還本田,不要將本田的秸稈還到其他田。
秸稈還田后,由于秸稈本身吸水和微生物分解吸水,會降低土壤含水量。因此,要及時澆水,以加速土壤沉實,促使秸稈與土壤緊密接觸,防止架空。
秸稈還田數量要根據水源和耕作條件而定,原則上應保證當年還田秸稈充分腐爛,不影響下茬耕作,每畝還田秸稈以300~400公斤為宜,過多會危害下茬小麥根系的生長。
玉米秸稈還田時要選用生長良好的秸稈,不要把有病蟲害的玉米秸稈還田,以免病蟲害蔓延和傳播。
特別提醒:帶病的秸稈不能直接還田,否則翌年夏季若種植玉米易發生病害。這類秸稈應銷毀或高溫堆腐后再施入農田。
玉米進入乳熟期,保護好這幾片葉,產量能增加20%至30%
當下玉米進入乳熟期,不僅是玉米籽粒形成最關鍵的時期,也是玉米產量形成最關鍵的一個時期,據試驗,做好玉米乳熟期的管理,產量能增加20~30%,增產非常顯著。細心的人會發現,根據玉米品種的不同,玉米葉片大約在16~24片之間,普通中晚熟玉米都有18片葉左右。我們還發現,玉米穗就長在這些葉片中間的某一個莖節上,有的稍高一些,有的稍低一些,而且可以直觀地看到,托著果穗的那一片葉和果穗以上、以下各有一片葉,這3片葉是最長、最寬、最厚的,我們稱這三片葉為"棒三葉“。就這3片葉就影響玉米產量的24%還多,這是為什么呢?
(1)玉米的“棒三葉”是玉米葉片中葉片面積最大的3片葉。(2)玉米的“棒三葉”是玉米葉片中光合作用最強的3片葉。(3)玉米的“棒三葉”是玉米葉片中葉綠素含量最高的3片葉。 (4)玉米的“棒三葉”是為玉米果穗運送養分最多的3片葉。 (5)玉米的“棒三葉”是玉米葉片中功能期最長的3片葉,一直到玉米果穗灌漿成熟都在玉米果穗輸送養分。因此,我們一定要保護好玉米的“棒三葉”,不能損毀玉米的“棒三葉”,一旦損壞,對于的產量會有很大的影響。當然,玉米的其它葉片也很重要,沒有特殊情況不要損傷或人為去除玉米葉片。關于玉米“棒三葉”有朋友問:“如果有兩個果穗應該如何確定棒三葉呢”,這種情況我們應該按照上部的果穗來算。
玉米乳熟期是指玉米籽粒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用手指甲掐籽粒,都會有乳白色的物質流出,因此,把這一時期形象地稱為乳熟期,玉米乳熟期是玉米籽粒形成的時期,一般需要經歷20天左右,此時,葉片光合作用能力最強,合成的大量有機物不斷地向籽粒內輸送,糖分不斷轉化為糊精,最后轉化為淀粉,沉積在玉米籽粒的頂端,直到乳線結束,因此,保護好葉片,延長葉片的光合作用時間,提高葉片的光合作用能力,是玉米獲得高產的保障。
玉米進入乳熟期后,管理的重點就是保護好葉片,玉米進入乳熟期后,由于降雨頻繁,田間通風透光差,為各種病害的發生創造了條件,其中,發生最普遍,危害最嚴重,防治最困難的病害就是玉米大小斑病和玉米銹病,這幾種病害,對葉片的危害非常嚴重,病菌傳播蔓延速度非?,可在短時間內造成大量葉片干枯。嚴重影響玉米籽粒的灌漿。據試驗,一般可減產20%到30%,而且明顯降低玉米品質。
對于大小斑病、銹病發生嚴重的地塊,在玉米乳熟期,可用99%磷酸二氫鉀200克+40%戊唑醇.丙硫菌唑懸浮劑30~40毫升或18.7%丙環.嘧菌酯懸乳劑70毫升,用植保無人機進行噴霧防治,可有效預防玉米大小斑病、銹病的發生和蔓延,補充葉面營養,有效保護中上部葉片,延長灌漿時間,顯著提高玉米的產量和品質。